讲座:当代视觉计算:从算法到系统的演变以及新的技术挑战(香港理工大学——陈长汶)
2024-06-10
2024年6月11日下午14:00-17:30,我们邀请香港理工大学陈长汶教授作报告。报告题目为:当代视觉计算:从算法到系统的演变及新的技术挑战。
陈长汶教授,现任香港理工大学视觉计算系讲座教授。 担任现职之前,他曾于2017年至2020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以及校长讲座教授,并于2018年至2021年兼任鹏城实验室副主任。在美国任教期间,曾于2008年至2021年任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任Empire Innovation教授。2003年至2007年任佛罗里达理工学院Allan Henry Endowed讲座教授。
陈教授曾在IEEE和ACM等专业学会担任领导职务。尤其是,他于2014-2016年担任了IEEET-MM的主编,于2006-2009年担任了IEEET-CSVT的主编。陈教授还获得了许多专业成就奖,包括2010年获得享有盛誉的亚历山大·冯·洪堡奖、2016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校长卓越学术成就奖,以及2019年获得美国伊利诺大学ECE杰出校友奖。他是IEEE Fellow(2005),SPIE Fellow(2007)和欧洲科学院院士(2021)。
内容简介:
当代视觉计算已经远远超越了简单的算法设计,而演变成更加复杂的系统集成。这一演变过程带来了诸多新的技术挑战,同时也为各个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传统上,视觉计算主要关注于图像、视频和其他类型视觉数据的处理,涉及的学科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可视化、计算机视觉、虚拟和增强现实以及视频分析等。然而,随着21世纪以来多轮的新技术革命,视觉计算已经不再是单一算法的应用,而是演变成了复杂的系统集成。
新型数据采集技术:近年来,新型视觉数据采集技术已经从实验室环境转向各种实际应用场景,如工业自动化、智能监控、自动驾驶等。这种转变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挑战,如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定地采集高质量的数据。
高性能云平台:随着数据量的激增,高性能的云平台成为处理海量视觉数据的关键。这些平台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还需要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存储能力。
无处不在的网络:当代视觉计算系统需要依赖无处不在的网络来传输大量的视觉数据。网络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算法的鲁棒性:计算机视觉系统需要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保持高准确度。面对光照变化、视角变化、遮挡等问题,如何提高算法的鲁棒性是一个重要挑战。
数据多样性和规模: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需要处理的数据类型和规模也在增加。如何收集和处理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集,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时性处理:对于需要实时反馈的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智能监控等,如何在保证准确度的同时实现快速响应,是计算机视觉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能耗和硬件要求:随着算法复杂性的提高,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如何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实现高效的计算,同时降低能耗,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挑战。
隐私和安全:计算机视觉系统在处理图像和视频数据时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如何在保障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使用这些数据,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法规和伦理: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何确保其应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标准,避免滥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视觉计算的应用领域
视觉计算技术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医学影像分析: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病变检测和诊断,如通过分析X射线、CT或MRI图像来诊断肺炎、肿瘤等疾病。
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汽车中,计算机视觉系统需要实时识别和理解路况、行人、交通信号等信息来做出反应。
零售业:CV技术可用于检测货架上的产品存量,自动结账系统也依靠CV进行商品识别和计费。
安防监控:通过识别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活动、人脸或车牌号码等信息,计算机视觉在公共安全和智能监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当代视觉计算已经从算法设计走向了系统集成,并面临着诸多新的技术挑战。然而,这些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推动着视觉计算技术不断向前发展。通过科研人员、技术开发者和行业应用者的共同努力,视觉计算技术将在未来的技术环境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
讲座:Task-Driven Tensor Low-rank Representation in Machine Learning(东南大学——贾育衡)
2023-04-16
2023年4月23日上午10:00-12:00,我们邀请东南大学贾育衡教授作报告。报告题目为:Task-Driven Tensor Low-rank Representation in Machine Learning。地点:物信南楼祥联厅。
贾育衡,博士,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双创博士”,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紫金青年学者”,模式学习与挖掘(PALM)实验室成员,曾任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2019年2月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电脑科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一作\通讯 IEEE Transactions\ CCF A类期刊会议论文三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重点关注无监督\弱监督学习、高维信号建模与分析、图机器学习、张量低秩表示等方向以及这些方向在计算机视觉、遥感影像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
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2021-09-16
一、宗旨和目标
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围绕社会服务以及福建省产业发展为目标,以泛媒体信息智能处理、媒体内容无线传输、媒体物联网感知与分析等为研究方向,开展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为了进一步聚集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充分发挥“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工作条件,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理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面向海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发布2021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资助海内外科研工作者参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此次开放基金拟资助7项课题,其中,一般项目5项,每项资助2万元;重点项目2项,每项资助4万元。
二、开放基金支持方向
根据信息智能处理、无线传输领域科学前沿以及福建省媒体信息产业、5G通信、媒体物联网技术等发展需求,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情况,2021年度开放基金项目支持方向如下:
1、媒体体验质量评测
2、沉浸式视频处理与编码
3、泛媒体信息融合
4、5G超密集组网
5、超大媒体流无线缓存
6、无线携能通信
7、隐蔽通信
8、媒体信息感知与处理
9、媒体信息融合与分析
三、开放基金的申请要求和程序
实验室诚邀海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围绕实验室研究方向申请课题,本实验室将按照“公平公正、择优支持”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实验室初审、专家委员会评审的程序遴选开放基金课题。
1.申请条件及要求
(1)项目申请者应在国内有固定的受聘单位且聘期覆盖该基金项目实施期限。
(2)重点项目申请者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一定的研究经历和与课题相关研究基础。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科研人员,需由两名本领域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一般项目申请者一般应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职称。
(3)项目申请者承担本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未结题者须结题后方能再次申请。
(4)研究项目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及应用前景,研究内容应与申请指南方向一致,鼓励发展前沿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
2. 申请程序
(1)申请者填写《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见附件1)一式3份,经所在单位盖章后于2021年X月X日前寄送至实验室,同时将申报书电子版发送至邮箱XXXXX。
(2)实验室组织专家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提出开放课题基金项目资助建议名单,提交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最终审定。
(3)经评审后确定资助的项目,实验室签发立项通知书,将在一个月内通知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在收到立项通知书后按要求填写《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任务书》(合同)(见附件2),报送本实验室。
四、开放基金验收与结题
1、项目立项时经费管理
对福州大学校内人员获资助的项目,经费将建立专项经费卡划拨,资助经费由福州大学科技处参照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管理,并按照福州大学财务处有关规定由申请人使用,但必须按照批准的经费预算专款专用。
对福州大学校外人员获资助的项目资助经费不转入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经费将留在福州大学,外校课题负责人凭相关票据报销课题合理支出。实验室将尽可能地为开放课题研究人员来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提供帮助,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可供开放课题研究人员使用 。
2、项目结题时项目负责人应向实验室提交下列资料:
(1)研究工作总结及研究报告。
(2)经费决算表。
(3)已发表及已正式录用的符合实验室署名要求的专著、学术论文。
(4)其它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如软件、数据库、成果报道、知识产权证书、获奖成果证书等)。
3、研究成果要求
(1)项目负责人享有著作权及著作发表权(保密论文除外),其研究成果由本实验室与负责人依托单位共有。
(2)发表开放基金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必须署名“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英文:“Fujian Key Lab for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Media Information, College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uzhou University”,同时注明得到“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编号)”,英文:“Fujian Key Lab for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Media Information, College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uzhou University (Grant No. ******)”。未按规定进行标注的研究成果,不得作为开放基金项目成果用于结题验收。
(3)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每个重点开放课题一般要求发表SCI或者EI收录的论文至少2篇,其中,期刊论文至少一篇;一般开放课题要求发表SCI或者EI收录的论文至少1篇;且用于结题的论文,作者列表中须含本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五、有关说明
1、开放基金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本年度项目实施起止时间为:202110-202310。
2、开放基金项目的管理按“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管理条例(试行)”(见附件3)文件执行。
六、联系方式
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南楼4楼
邮编:350108
联系人:魏宏安
电话:18960869671
E-mail:weihongan@fzu.edu.cn
附件1: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
附件2: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任务书
附件3: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条例(试行)
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
2021年09月16日
|
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
2019-12-25
重点实验室公共经费管理制度
实验室公共经费分为实验室平台建设经费和公共研究经费两部分,不包括实验室师生独立申请的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
第一条 实验室采用统一管理 、集中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公共经费预算与管理,推动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发展。
第二条平台建设经费由实验室统筹,用于实验室日常运行建设、仪器设备购置及维护、技术软件购置、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以及部署自主研究课题费用。在有关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用于实验室岗位补贴及绩效奖励等。
第三条公共研究经费优先用于购买符合实验室发展需求的大型仪器设备;此外,可根据本实验室所有课题组的成果贡献度、公共事务贡献度及师生比例,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经费的分配。课题经费采用课题组长负责制,使用时需经费负责人和课题组负责人共同签字确认。
第四条 实验室根据研究方向设置开放课题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具有创新思想的课题、新研究方向的启动和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开放基金主要来自上级单位拨发的研究经费,开放经费用以资助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批准的开放基金课题,保证专款专用。
第五条 实验室公共经费支出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实验室依托单位福州大学相关的财务制度执行。
第六条 公共经费使用同时接受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监督。
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实验室所拥有仪器设备是指由实验室公共经费购买,用于实验室师生教学科研的共有仪器设备。
第一条 实验室仪器应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的订购方案,根据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规划以及经费情况制定年度购置计划。
第二条 实验室内仪器设备实行专人管理制度,所有仪器设备登记归档。每台仪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并保管好仪器设备档案,包括验收报告、技术资料、使用记录、维修记录、指标数据等。使用开放课题基金经费所购买仪器设备归本实验室所有。
第三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借用采用领用人负责制度。本实验室成员或研究生领用任何仪器设备需向仪器设备管理人申请,经管理人审批后办理领用手续;在使用期间仪器领用人需要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及维护,由多人使用的公共仪器设备由领用人负责登记使用情况,定期向仪器管理人汇报使用情况;领用人离职或毕业后需要按时归还仪器设备并办理归还手续;外单位借用本实验室仪器设备须经实验室主任及仪器管理人同意方可借出,归还时需对仪器进行全面检查。在仪器设备使用中不得以个人名义或课题组名义占有仪器,确保本实验室的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第四条 注重日常仪器设备维护、调试、检测、修理等工作,确保仪器设备处于最佳可用状态,同时注意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及升级等工作,特别是贵重精密仪器各项技术指标均应定期测试。各仪器的负责人应及时了解仪器消耗及易损件情况,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检修或向有关机构联系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及时上报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条 实验室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依托单位福州大学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由福州大学提名审核后聘任,并报省科技厅备案。重点实验室主任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及管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实验室可设副主任1-2名,由主任提名,协助主任处理各种事务。
第二条 实验室成立学术委员会,作为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承担学术指导和咨询工作。学术委员会定期召开全体会议,指导实验室的发展目标及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报告及其他重大事项。
第三条 实验室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等研究人员。实验室应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稳定高水平技术队伍,培养优秀科研人才,保证人员结构和规模的合理。博士、硕士研究生由依托单位福州大学公开招生,进实验室实行导师制,其待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 实验室根据研究方向设置开放课题基金,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
第五条 为了提高学术氛围,保证科研工作时间,实验室实行学生考勤管理制度。所有学生需自觉遵守工作时间要求,如遇特殊情况可向所属导师申请假期。
第六条 本实验室公共经费管理与使用,依照《重点实验室公共经费管理制度》进行。
第七条 本实验室公共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使用,依照《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进行。
|
我所承办的福州未来网络媒体大会暨“网络多媒体”专委会2019峰会圆满召开
2019-04-07
2019年3月29日-3月31日,福州未来网络媒体大会,暨中国电子学会“网络多媒体”专委会2019年度峰会在福州闽院酒店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IEEE ComSoc MMTC主办,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网络多媒体”专委会和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智能媒体与网络研究所所长赵铁松教授作为本地会议主席,我所众多师生参与了此次会议举办。大会吸引了包括港台在内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和感兴趣学生。会上校党委林生副书记代表福州大学致欢迎辞,IEEE ComSoc MMTC副主席吴俊教授、网络多媒体专委会主任委主任熊红凯教授分别致辞。
会上林生副书记代表福州大学对莅临参加此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以及参会代表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敬意,并希望借此会议为平台,进一步增进友谊,深化合作交流,形成常态化的学术交流机制,助力我校相关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大会以“智能媒体,创新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学术界相关领域研究和技术人员,广泛交流网络多媒体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会议邀请了本领域国际顶尖学者、国内学术界领军人物等顶级专家作主题报告,分享了最新的前沿技术与产业热点。
本次会议的召开,为网络多媒体领域的相关学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促进了我校师生和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的直接交流和对话,激发思想碰撞,构建新的协作着眼点,也进一步增进各高校院所与福州大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